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

第十二 谛相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414 第十二 谛相应 第一 定品 [一] 第一 定1 一 舍卫城。 二 “诸比丘!定当修习!诸比丘!得定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以何为了知如实耶? 三 此为苦,了知如实;此为苦集,了知如实;此为苦灭,了知如实;此为顺苦灭 道,了知如实。 四 诸比丘!于定当修习!诸比丘!得定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是故,诸比丘应以此 为苦,勉励!以此为苦集,勉励!以此为苦灭,勉励!以此为顺苦灭之道,勉励!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三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a) 第十二 谛相应 三0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0二 [二] 第二 宴默1 ※ 二 “诸比丘!应精勤于宴默!诸比丘!宴默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以何为了知如实 耶? 三 此是苦,了知如实;此是苦集,了知如实;此是苦灭,了知如实;此是顺苦灭 之道,了知如实。 415 四 诸比丘!应精勤于宴默!诸比丘!宴默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是故,诸比丘!以 此是苦,应勉励!以此是苦集,应勉励!以此是苦灭,应勉励!以此是顺苦灭之道, 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二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a) [三] 第三 善男子1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 三 诸比丘!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 四 诸比丘!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以何为四圣 谛耶? 五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六 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……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……于现 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之现观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 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九(大正藏二、一0六a)。 [四] 第四 善男子1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 416 三 诸比丘!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 四 诸比丘!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 以何为四圣谛耶? 第十二 谛相应 三0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0四 五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六 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……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 出家,如实现观者……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 现观如实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 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[五] 第五 沙门婆罗门1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三 诸比丘!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四 诸比丘!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以何为四圣谛耶?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五 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……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 417 如实现等觉者……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 觉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 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六(大正藏二、一0五b)。 [六] 第六 沙门婆罗门1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 等觉所宣说。 三 诸比丘!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 等觉所宣说。 四 诸比丘!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 等觉所宣说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第十二 谛相应 三0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0六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五 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……于未来世,沙门、 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……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 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宣说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 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七(大正藏二、一0五c)。 [七] 第七 寻1 ※ 二 “诸比丘!勿寻思恶不善之寻。谓:欲寻、嗔寻,害寻。何以故耶? 三 诸比丘!此等之寻不引义利,非初梵行,不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 418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四 诸比丘!汝等寻思时,‘此是苦’应寻思,‘此是苦集’应寻思,‘此是苦灭’应 寻思,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寻思。何以故耶? 五 诸比丘!此等之寻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 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 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、四(大正藏二、一0九b)。 [八] 第八 思1 ※ 二 “诸比丘!勿思惟恶不善之思,谓:‘世间为常,世间为无常,世间为有边,世 间为无边,命即身,命与身为异,如来死后为有,如来死后为无,如来死后亦有亦 无,如来死后非有亦非无。’何以故耶? 三 诸比丘!此等之思不引义利,不达初梵行,不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 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四 诸比丘!汝等思惟时,以‘此是苦’应思惟!‘此是苦集’应思惟!‘此是苦 灭’应思惟!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思惟!何以故耶? 第十二 谛相应 三0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0八 五 诸比丘!此等之思惟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 419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 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(大正藏二、一0九a)。 [九] 第九 诤1 ※ 二 “诸比丘!勿论诤论,谓:‘汝不知此法、律,我知此法、律,汝云何知此法、 律耶?汝为邪行者,我为正行者;汝将应说为前者,说为后,将应说为后者,说为 前;我言为相应,汝言为不相应;汝长时所思为所覆;汝为逃他论而立论;汝将堕 负处,若能者,当应答。’何以故耶? 三 诸比丘!此论不引义利,非成初梵行,不能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四 诸比丘!汝等论时,以‘此是苦’应论,‘此是苦集’应论,‘此是苦灭’应论, 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论。何以故耶? 五 诸比丘!此论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 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 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六(大正藏二、一0九c)。 [一0] 第十 论1 ※ 二 “诸比丘!勿论种种之畜生论、谓:王论、盗贼论、大臣论、军论、怖畏论、战 争论、食论、饮论、衣服论、卧具论、华鬘论、香论、亲族论、车乘论、村里论、 420 聚落论、都城论、地方论、女人论、男人论、勇士论、街路论、池边论、亡灵论、种 种论、世间谭、海谭,如是之有无论是。何以故耶? 三 诸比丘!此论不引义利,不达初梵行,不能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第十二 谛相应 三0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一0 四 诸比丘!汝等论时,以‘此是苦也’应论,‘此是苦集’应论,‘此是苦灭’应 论,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论。何以故耶? 五 诸比丘!此论为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 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以‘此是苦’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应勉励!‘此是苦 灭’应勉励!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五(大正藏二、一0九c)此经列举论之项目,是长部经典第一卷七页、一 七八页,第三卷三六页、五四页,中部经典第一卷五一三页,第二卷一页、二三页、三0 页,第三卷一一三页,增支部经典第五卷一二八页,律藏第一卷一一八页,第四卷一六四 页等(皆指原典)。 第一 定品(终) 此中摄颂曰: 定以及宴默 二之善男子 沙门婆罗门 寻与思诤论 第二 转法轮品 [一一] 第一 如来所说1(一) 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园。 421 二 于此处,世尊言五比丘曰: “诸比丘!出家者不可亲近于二边。以何为二边耶? 三 (一)于诸欲以爱欲贪著为事者,乃下劣、卑贱、凡夫之所行、非圣贤,乃无义相 应。(二)以自之烦苦为事者,为苦,非圣贤,乃无义相应。诸比丘!如来舍此二边, 以中道现等觉。此为资于眼生、智生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四 诸比丘!云何乃能如来于中道现等觉,资于眼生、智生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一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一二 涅槃耶?乃八支圣道是。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 正定是。诸比丘!此乃如来所现等觉之中道,此乃资于眼生、智生、寂静、证智、 等觉、涅槃。 五 诸比丘!苦圣谛者,即是此,谓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愁悲忧恼苦、遇 怨憎者苦、与所受者别离苦、所求不得苦,略说为五取蕴苦。 六 诸比丘!苦集谛者,即是此,谓:后有起、喜贪俱行、随处欢喜之渴爱,谓: 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是。 七 诸比丘!苦灭圣谛者,即是此,谓:于此渴爱无余、离灭、弃舍、定弃、解脱 而无执著。 422 八 诸比丘!顺苦灭道圣谛者,即是此,所谓八支圣道是。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 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 九 诸比丘!苦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 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圣谛偏知……乃至……已偏知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 生,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一0 诸比丘!苦集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 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对此苦集圣谛应断……乃至……已断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 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一一 诸比丘!苦灭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 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对此苦灭圣谛应现证……乃至……已现证,于先前未闻之法, 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一二 诸比丘!顺苦灭道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 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对此顺苦灭道圣谛应修习……乃至……已修习,于先前未 闻之法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一三 诸比丘!我于四圣谛以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尚未达悉皆清净时,诸 423 比丘!我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众生中,不被称之为无上正等觉 之现等觉。 一四 诸比丘!然而我于此四圣谛,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已达悉皆清净 故,诸比丘!我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众生中,称之为无上正等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一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一四 觉之现等觉。 又,我智生与见,我心解脱不动,此为我最后之生,再不受后有。 一五 世尊如是说示已,五比丘欢喜、信受于世尊之所说。又说示此教时,具寿憍 陈如生远尘离垢之法眼:“有集法者,悉皆有此灭法。” 一六 世尊转如是法轮时,地居之诸天发声言曰: “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,转无上之法轮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、魔、 梵或世间之任何者,皆不能覆。” 一七 闻得地居诸天之声之四大天王诸天,发声言曰: “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,转无上之法轮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、魔、 梵、或世间之任何者,皆不能覆。” 一八 闻得四大天王诸天声之忉利诸天……焰摩诸天……兜率诸天……化乐诸天 ……他化自在诸天……梵身诸天发声言曰: 424 “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,转无上之法轮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、 魔、梵、或世间任何者,皆不能覆。” 一九 如是于其刹那,其顷刻,其须臾之间,乃至止于梵世之声已达。又,此十千 世界涌震动,示现于无量广大光明之世间,超越诸天之天威力。 二0 时,世尊称赞而曰: “憍陈如悟矣,憍陈如悟矣!” 自此即名具寿憍陈如,称为阿若憍陈如。 注1 律藏大品一、六(原典一0页以下)。杂阿含一五、一五(大正藏二、一0三c)。转法轮 经(大正藏二、五0三)、三转法轮经(大正藏二、五0四),四分律三二(大正藏二二、 七八八)、五分律一五(大正藏二二、一0四),法蕴足论六(大正藏二六、四七九b)等。 其他亦有梵本。 [一二] 第二 如来所说1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苦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 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圣谛偏知……乃至……已偏知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一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一六 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三 诸比丘!苦集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 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集圣谛断除……乃至……已断,于先前未闻之法, 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四 诸比丘!苦灭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 425 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灭圣谛现证……乃至……已现证,于先前未闻之法, 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五 诸比丘!顺苦灭道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 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顺苦灭道圣谛修习……乃至……已修习,于先 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[一三] 第三 蕴1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 道圣谛是。 三 诸比丘!云何为苦圣谛耶?谓五取蕴是,谓:色取蕴、受取蕴、想取蕴、行取 蕴、识取蕴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圣谛。 四 诸比丘!云何为苦集圣谛耶?后有起而喜贪俱行、随处欢喜之渴爱,谓:欲爱、 有爱、无有爱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集圣谛。 五 诸比丘!云何为苦灭圣谛耶?将此渴爱无余离灭、弃舍、定弃、解脱,是无执 著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灭圣谛。 六 诸比丘!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?八支圣道是,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 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。 426 七 诸比丘!此为四圣谛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 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四(大正藏二、一0五a)。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一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一八 [一四] 第四 处1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 道圣谛是。 三 诸比丘!云何为苦圣谛耶?谓:六入处是。以何为六入处耶?眼处、耳处、鼻 处、舌处、身处、意处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圣谛。 四 诸比丘!云何为苦集圣谛耶?后有起而喜贪俱行,是随处欢喜之渴爱、谓:欲 爱、有爱、无有爱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集圣谛。 五 诸比丘!云何为苦灭圣谛耶?将此渴爱无余离灭、弃舍、定弃、解脱,是无执 著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灭圣谛。 六 诸比丘!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?八支圣道是,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 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。 七 诸比丘!此为四圣谛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 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[一五] 第五 受持1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曾受持否?” 三 如是言已,有一比丘,白世尊曰: 427 “大德!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以受持。” “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云何受持耶?” 四 “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--苦,我予受持。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 --苦集,我予受持。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三圣谛--苦灭,我予受持。大德!世 尊所说之第四圣谛--顺苦灭道,我予受持。大德!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 予受持。” 五 “善哉!善哉!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比丘!苦为我所说之第一 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苦集为我所说之第二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苦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一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二0 灭为我所说之第三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顺苦灭道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,如 是对此受持。 六 比丘!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应受持。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 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0(大正藏二、一一0b)。 [一六] 第六 受持1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曾受持否?” 三 如是言已,有一比丘,白世尊曰: “大德!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以受持。 “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云何受持耶?” 428 四 “大德!苦为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,我予受持。大德!若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 ‘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一苦圣谛,我舍此第一苦圣谛,立他之第一苦圣谛。’ 无有此理。 五~六 大德!苦集为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,我予受持……苦灭为世尊所说之第三 圣谛,我予受持。 七 大德!顺苦灭道为世尊所说之第四圣谛,我予受持。大德!若有沙门、婆罗门 如是言:‘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 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。’无有此理。 八 大德!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” 九 “善哉、善哉!比丘!善哉!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比丘!苦为 我所说之第一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若有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‘沙门瞿昙 之所说,乃非第一苦圣谛,我舍此第一苦圣谛,而立他之第一苦圣谛。’无有此理。 比丘!苦集……乃至……苦灭……乃至……顺苦灭道,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,如是 429 对此受持。比丘!若有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‘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四顺苦灭 道圣谛,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。’无有此理。 一0 比丘!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。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二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二二 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二(大正藏二、一一0c)。 [一七] 第七 无明 ※ 二 时,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,白世尊曰: “大德!所谓无明、无明者。大德!云何为无明耶?云何为随无明耶?” 四 “比丘!苦之无智,苦集之无智,苦灭之无智,顺苦灭道之无智,此名为无明; 如是者为随无明。 五 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 苦灭道,应勉励!” [一八] 第八 明 ※ 二 时,有一比丘诣世尊住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,白世尊曰: “大德!所谓明、明者。大德!云何为明耶?云何为随明耶?” 430 四 “比丘!苦之智,苦集之智,苦灭之智,顺苦灭道之智,此名之明;如是者为随 明。 五 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 苦灭道,应勉励!” [一九] 第九 辩 ※ 二 “诸比丘!‘此是苦圣谛’,为我所立。此中之谓‘此是苦圣谛’者,含有无量 之字、无量之文、无量之辩。 三 ……‘此是苦集圣谛’…… 四 ……‘此是苦灭圣谛’…… 五 诸比丘!‘此是顺苦灭道圣谛,’为我所立。此中之谓:‘此是顺苦灭道圣谛’ 者,含有无量之字、无量之文、无量之辩。 六 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二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二四 苦灭道,应勉励!” [二0] 第十 如1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种之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以何为四耶? 三 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 四 ‘此是苦集。’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 431 五 ‘此是苦灭。’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 六 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 七 诸比丘!此四者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 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经一六、一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0b)。 第二 转法轮品(终) 此中摄颂曰: 二之如来说 蕴节与处节 二节之受持 无明明辩如 第三 拘利村品 [二一] 第一 跋耆1(一) 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跋耆国拘利村。 二 于此处,世尊告诸比丘曰: “诸比丘!因对四圣谛不了悟、不通达,如是,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。以何 为四圣谛耶? 三 诸比丘!因对苦圣谛不了悟、不通达,如是,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。因对 432 苦集圣谛……乃至……对苦灭圣谛……乃至……因对顺苦灭道圣谛,不了悟、不通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二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二六 达,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。 四 诸比丘!如今,对苦圣谛了悟、通达,对苦集圣谛了悟、通达,对苦灭圣谛了 悟、通达,对顺苦灭道圣谛了悟、通达,则断有爱、尽有索、更不受后有。” 五 世尊如是说。善逝如是说已,师更如是说: 因对四圣谛 不能如实观 则久受生处 轮回所及者 对此等圣谛 观于此等者 于灭则有索 乃至苦根断 更不受后有。 注1 长部经典(原典二、九0页),律藏大品(原典二三0页),杂阿含一五、三九(大正藏二、 一0八a),其他长部经典(原典二、一二二页)。 [二二] 第二 跋耆1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若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。’不能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 不能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能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能如实了知, 诸比丘!彼沙门、婆罗门,为沙门中之沙门、婆罗门中之婆罗门,我不予认许。又, 彼具寿对沙门之义、婆罗门之义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者,为无有。 三 诸比丘!若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 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,诸比丘!彼沙门、 婆罗门,为沙门中之沙门、婆罗门中之婆罗门,我予认许。又,彼具寿对沙门之义 433 、婆罗门之义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。” 四 世尊如是说。善逝如是说已,师更如是说: 苦苦生无残2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二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二八 偏苦应须灭 应达苦灭处 不知道者人 则无心解脱 无慧之解脱 不得苦际尽 受是生与老 苦苦生无残 偏苦应须灭 应达苦灭处 知道者之人 则对心解脱 乃至慧解脱 具足尽苦际 不受生与老。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八(大正藏二、一0五c)。 2 此偈与经集第七二四~七二七同。 [二三] 第三 正等觉者1 一~二 舍卫城。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三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圣谛是。 诸比丘!此为四圣谛。 四 诸比丘!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故,名为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。 五 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 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二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三0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八(大正藏二、一0七c)。 [二四] 第四 阿罗汉1 一 舍卫城。 二 “诸比丘!过去世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434 三 诸比丘!未来世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四 诸比丘!现在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以 何为四圣谛耶? 五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六 诸比丘!过去世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……应现等觉为……现等觉 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七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前经参照。 [二五] 第五 漏尽1 ※ 二 “诸比丘!我于知见者说漏尽,并非于不知见者。诸比丘!何为知见者之漏尽 耶? 三 诸比丘!知见‘此是苦’,为漏尽;知见‘此是苦集’,为漏尽;知见‘此是苦 灭’,为漏尽;知见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为漏尽。 四 诸比丘!如是知见为漏尽。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 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 注1 杂阿含经一五、二0(大正藏二、一0四b)。 [二六] 第六 友1 ※ 二 “诸比丘!汝等若有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、思念之朋友、亲戚、血族,诸比丘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三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三二 435 !汝等对彼等应将四圣谛之如实现观,劝导使习住。何为四圣谛耶? 三 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圣谛也。 四 诸比丘!汝等若有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、思念之朋友、亲戚、血族者,诸比丘! 汝等对彼等应将此四圣谛之如实现观,劝导使习住。 五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三0、七(大正藏二、二一四b)。 [二七] 第七 如1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三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 四 诸比丘!此四圣谛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,是故名为圣谛。 五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0b)。 [二八] 第八 世间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三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四 诸比丘!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、众生中,如来为圣。是故 名之为圣谛。 五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436 [二九] 第九1 应偏知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三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三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三四 四 诸比丘!此四圣谛中,有应偏知之圣谛、有应断之圣谛、有应现证之圣谛、有 应修习之圣谛。 诸比丘!何为应偏知之圣谛耶? 五 诸比丘!苦圣谛应偏知,苦集圣谛应断,苦灭圣谛应现证,顺苦灭道圣谛应修 习。 六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a) [三0] 第十 伽梵婆提 一 一时,众多之长者比丘,住于支提国萨罕奢尼卡。 二 其时,众多之长老比丘,食后由乞食归,于讲堂集会聚坐,作如是之谈话:‘友 等!见苦者,亦见苦集、亦见苦灭、亦见顺苦灭道耶?’ 三 作如是言,具寿伽梵婆提对长老比丘曰: “友等!我自世尊处,曾亲闻、亲受: 437 四 ‘诸比丘!见苦者,亦见苦集、亦见苦灭、亦见顺苦灭道。见苦集者,亦见苦、 亦见苦灭、亦见顺苦灭道。见苦灭者,亦见苦、亦见苦集、亦见顺苦灭道。见顺苦 灭道者,亦见苦、亦见苦集、亦见苦灭。’” 第三 拘利村品(终) 此中摄颂曰: 二节之跋耆 及正等觉者 阿罗汉漏尽 友与如世间 乃至应偏知 及伽梵婆提。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三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三六 第四 申恕林品 [三一] 第一 申恕1 一 一时,世尊住拘睒弥国申恕林。 二 时,世尊手持少许之申恕叶,告诸比丘曰: “诸比丘!汝等于意云何?我手中所持之少许申恕叶,与在申恕林上所有者,何 者为多耶?” 438 “大德!世尊手中所持之申恕叶为少,申恕林上所有为多。” 三 “诸比丘!如是,我证知而对汝等不说之处为多,所说之处为少。 四 诸比丘!以何之故,我不说耶?诸比丘!此不相应于义利,非达初梵行,不能 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我不说。 五 诸比丘!我以何说之耶?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说之;于‘此是苦集’说之, 于‘此是苦灭’说之;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说之。 六 诸比丘!以何之故,我说之耶?诸比丘!此于义利相应,达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 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我为说。 七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 勉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四0(大正藏二、一0八a)。 [三二] 第二 佉提罗1 ※ 二 “诸比丘!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;对苦集圣谛,不能如实 现观;对苦灭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;对顺苦灭道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,作正苦之 边际。’无有此理。 三 诸比丘!若作如是言:‘我以佉提罗叶、婆罗叶、阿摩勒叶,作器,将水以多 439 罗叶持之行。’无有此理。诸比丘!如是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谛,不能如实现 观;对苦集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;对苦灭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;对顺苦灭道圣谛, 不能如实现观,作正苦之边际。’无有此理。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三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三八 四 诸比丘!又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,如实现观;对苦集圣谛,如实现观; 对苦灭圣谛,如实现观;对顺苦灭圣谛,如实现观,作正苦之边际。’为有此理。 五 诸比丘!譬如,若作如是言:‘我以钵头摩叶、婆罗叶、摩楼迦叶,作器,将 水以多罗叶持之而行。’为有此理。诸比丘!如是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, 如实现观;对苦集圣谛,如实现观;对苦灭圣谛,如实现观;对顺苦灭道圣谛,如 实现观,作正苦之边际。’为有此理。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三(大正藏二、一0七a)。 [三三] 第三 杖1 二 “诸比丘!譬如将杖掷向空中,则或由头堕、或由中堕、或由尾堕。诸比丘!如 是有无明盖、有爱结之众生,流转轮回,或由此世往他世、或由他世来此世。何以 故耶?诸比丘!乃不见四圣谛故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三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440 四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。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 灭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五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b)。 [三四] 第四 衣1 ※ 二 “诸比丘!若衣、若头燃,应作何耶?” “大德!若衣、若头燃,为扑息衣或头,应起增上之志欲,精进、勉励、势猛、 不退、正念、正知。” 三 “诸比丘![可]舍置燃衣或头而不作意,[然]对尚未如实现观之四圣谛,为 现观,应起增上之志欲,精进、勉励、势猛、不退、正念、正知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四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五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三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四0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六(大正藏二、一0七b)。 [三五] 第五 百枪1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有男子,有寿百岁、命百岁,有人对彼曰:‘男子!汝于晨时分, 以枪冲刺百次;日中时分,以枪冲刺百次;日夕时分,以枪冲刺百次。男子! 441 汝每日被枪冲刺三百次,保有寿百岁、命百岁。百岁之后,对尚未现观之四圣谛, 予现证。’诸比丘!知义趣之善男子,应善受之。何以故耶? 三 诸比丘!轮回自无始有之,为枪所冲、为剑所冲、为斧所冲,不知其前际。诸 比丘!虽如是者,诸比丘!我非说有苦有忧四圣谛之现观。诸比丘!我说有乐有喜 四圣谛之现观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四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五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七(大正藏二、一0七c)。 [三六] 第六 生类1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有男子,将此阎浮提中之草木枝叶,截集于一处,集之一处作成 串,大海中之大生类贯成大串,大海中之中生类贯成中位之串,大海中之小生类贯 成小串。诸比丘!然大海中粗大生类尚未摄者有之,若此阎浮提中之草木枝叶虽尽 摄之,诸比丘!大海中仍有更多之小生类,不易贯串。何以故耶? 442 三 诸比丘!其自体微小故。诸比丘!如是众生界之恶趣为大。诸比丘!由如是大 恶趣解脱之人,为见具足,于‘此是苦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了知; 于‘此是苦灭’;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如实了知。 四 是故,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 灭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四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四二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二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b)。 [三七] 第七 日喻1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日轮上升时,前驱之前相,为有明相。诸比丘!如是对四圣谛、如实 现观时,前驱之前相为正见。 三 诸比丘!于有正见之比丘,于‘此是苦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了 知;于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如实了知,是为可期。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0(大正藏二、一0六b)。 [三八] 第八 日喻1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若日月尚未出于世间,则大光明、大光耀尚未现,以致闇黑、闇冥而 昼夜不分,不分月成半月、不分时节岁数。 三 诸比丘!日月出时,则大光明、大光耀现,无闇黑、无闇冥,分昼夜,分月、 443 半月、分时节岁数。 四 诸比丘!如是者,若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尚未出,则大光明、大光耀犹不现, 闇黑、闇冥而无四圣谛之教说,亦不说示、施设、建立、开演、分别、显了。 五 诸比丘!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出时,则大光明、大光耀现,无闇黑、无闇冥, 有四圣谛之教说,则有施设、建立、开演、分别、显了。以何为四耶? 六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七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一(大正藏二、一0六c)。 [三九] 第九 因陀罗柱1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四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四四 ※ 二 “诸比丘!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不如实 了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了知。观他沙门、 婆罗门之面云:‘此尊者,是知而知、见而见者耶?’ 三 诸比丘!譬如棉、棉花之轻而受风吹时,置于平坦地面上,东风来则吹拂向西 444 、西风来则吹拂向东、北风来则吹拂向南、南风来则吹拂向北。何以故耶?诸比丘! 绵花轻之故。 四 诸比丘!如是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不如实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不如 实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知。观他沙门、婆罗 门之面云:‘此尊者为知而知、见而见者耶?’何以故耶?诸比丘!未观四圣谛故。 五 诸比丘!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 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。不观他沙门、婆罗门之 面云:‘此尊者为知而知、见而见者耶?’[不观他面、不随他语。] 六 诸比丘!譬如铁柱、因陀罗柱之根深善埋而不动不摇。若从东方大风雨来,亦 不震、不动、不摇,若从西方大风雨来,亦不震、不动、不摇,若从北方大风雨来, 亦不震、不动、不摇,若从南方大风雨来,亦不震、不动、不摇。何以故耶?诸比 丘!根深之因陀罗柱善埋故。 七 诸比丘!如是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 了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。不观他沙门、婆 罗门之面云:‘此尊者为知而知、见而见者耶?’何以故?诸比丘!善观四圣谛故。 以何为四圣谛耶? 445 八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九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四(大正藏二、一0七a)。 [四0] 第十 论师1 ※ 二 “诸比丘!若比丘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四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四六 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若从东方有沙门、婆罗门来, 欲议论、求议论,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,无有此理。若从西方……若从北方…… 若从南方有沙门、婆罗门来,欲议论求议论,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,无有此理。 三 诸比丘!譬如有长十六肘之石柱,由根往下八肘,由根向上八肘。若从东方大 风雨来,亦不震、不动、不摇,若从西方……若从北……若从南方大风雨来,亦不 震、不动、不摇。何以故耶?诸比丘!根深而石柱被善埋故。 四 诸比丘!如是,若比丘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于 446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若从东方有沙门、婆罗 门来,欲议论、求议论,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,无有此理。若从西方……若从 北方……若从南方有沙门、婆罗门来,欲议论、求议论,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, 无有此理。何以故耶?诸比丘!善观四圣谛故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八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九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五(大正藏二、一0七b)。 第四 申恕林品(终) 此中摄颂曰: 申恕佉提罗 杖与衣百枪 生类二日喻 因罗柱论师 第五 深险品 [四一] 第一 思惟1 一 一时,世尊住竹林迦兰陀园。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四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四八 二 于此处,世尊告诸比丘曰: 447 “诸比丘!往昔,有一男子,以‘应于世间作思惟’,而往须摩竭陀池。来至须 摩竭陀池之岸边坐,进入世间思惟。 三 诸比丘!彼男子于须摩竭陀池之岸,见四部军之入藕根。见已,思念:‘我发 狂矣,我狂乱矣,我见世间之所无者。’ 四 诸比丘!时,彼男子走入都城,告大众曰:‘诸大德!我发狂矣,诸大德!我 狂乱矣,我见世间之所无者。’ ‘男子!汝云何发狂耶?云何狂乱耶?汝见世间所无者耶?’ 五 ‘诸大德!于此,我出王舍城,以‘应于世间作思惟’,而往须摩竭陀池。来至 须摩竭陀池之岸边坐下,入于世间作思惟。诸大德!我于须摩竭陀池之岸,见四部 军之入藕根。诸大德!如是,我发狂,如是,我狂乱,我见世间之所无者。’ ‘男子!汝实发狂矣,实为狂乱,汝之所见为世间所无者。’ 六 诸比丘!然则,彼男子为见真实,非非实。诸比丘!往昔,天与阿修罗酣战。 448 诸比丘!于彼战役,诸天胜,阿修罗败。阿修罗因败而惧,怖畏2诸天由藕根入阿 修罗宫。 七 是故诸比丘!勿于世间思惟,曰:‘世间为常、世间为无常、世间为有边、世 间为无边、命即是身、命与身为异、如来死后为有、如来死后为无、如来死后为亦 有亦无、如来死后为亦非有亦非无。’何以故耶? 八 诸比丘!此思惟与义不相应,不达初梵行,不资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九 诸比丘!汝等思惟时,于‘此是苦’应思惟,于‘此是苦集’应思惟,于‘此 是苦灭’应思惟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应思惟。何以故耶? 一0 诸比丘!此思惟与义相应,为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 等觉、涅槃。 一一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 灭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应勉励!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(大正藏二、一0八c)。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四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五0 2 “怖畏”,从原本之读法。异本有mohayamana原注由此译为“欺诸天之心。” [四二] 第二 深险1 一 一时,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。 二 时,世尊告诸比丘曰: “诸比丘!往辩才峰2,行昼日坐。” 彼诸比丘应诺世尊曰: “唯唯,大德!” 449 三 时,世尊与众多比丘俱往辩才峰。有一比丘,于辩才峰见大深险。见已,白世 尊曰: “大德!大哉!此深险。大德!深险可怖畏。大德!可有比此深险更大、更怖畏 之深险耶?” “比丘!亦有比此深险更大、更怖畏之深险者。” “大德!比此深险更大、更怖畏之深险为何耶?” 四 “比丘!于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不如实 了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了知者,则于生本 之诸行乐著,老本之诸行乐著,死本之诸行乐著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之诸行乐 著。因乐著于生本诸行,乐著于老本诸行,乐著于死本诸行,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 忧、恼本之诸行,则生本之诸行增长,老本之诸行增长,死本之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 苦、忧、恼本之诸行增长。因生本之诸行增长,老本之诸行增长,死本之诸行增长, 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之诸行增长,则堕于生之深险,堕于老之深险,堕于死之深 450 险,堕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深险,不得解脱生,老,死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 吾云不得苦之解脱。 五 比丘!然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 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则不乐著于生本之诸 行,不乐著于老本之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之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 之诸行。因不乐著于生本诸行,不乐著于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 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,故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行不增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五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五二 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不增长。是以不堕生之深险,不堕老之深险,不堕 死之深险,不堕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深险,而解脱生,老,死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 恼。吾云得苦之解脱。 六 是故,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 勉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五(大正藏二、一一一a)。 2 “辩才峰”原注言似于山之一大岩石。非固有名词,我取其字义之试译。 [四三] 第三 热烦1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名大热之地狱。于彼处,眼所见之色,唯见非可爱相、不见可爱 451 相,唯见非可乐相、不见可乐相,唯见非可意相、不见可意相。耳所闻之声……鼻 所嗅之香……舌所味之味……身所触之所触……意所知之法,唯知非可爱相、不知 可爱相,唯知非可乐相、不知可乐相,唯知非可意相、不知可意相。” 三 如是说示已。有一比丘白世尊曰: “大德!大哉!此热烦。大德!甚大哉!此热烦。大德!可有比此热烦更大、更 怖畏之热烦耶?” “比丘!亦有比此热烦更大、更怖畏之热烦。” “大德!比此热烦更大、更怖畏之热烦为何耶?” 四 “比丘!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不如实了 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了知者,于生本诸行 乐著,于老本诸行乐著,于死本诸行乐著,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乐著。因 乐著于生本诸行,乐著于老本诸行,乐著于死本诸行,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 本诸行,则生本诸行增长,老本诸行增长,死本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 诸行增长。由生本诸行增长,则老本诸行增长,死本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 恼本诸行增长,故燃起生之热烦,燃起老之热烦,燃起死之热烦,燃起愁、悲、苦、 忧、恼之热烦,而不得解脱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吾云不得苦之解脱。 五 比丘!然而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五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五四 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则不乐著于生本 诸行,不乐著于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 行。因不乐著于生本诸行,不乐著于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 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,故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行不增长, 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不增长。由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 行不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不增长,是以生之热烦不燃,老之热烦不燃, 死之热烦不燃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热烦不燃,而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 452 忧、恼,得解脱。吾云得苦之解脱。 六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 励!此是‘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六(大正藏二、一一一b) [四四] 第四 重阁堂1 ※ 二 “诸比丘!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苦集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 苦灭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顺苦灭道圣谛未如实现观,而作正苦之边际。’无有此理。 三 诸比丘!譬如作如是言:‘我尚未作重阁堂之下层,即欲建筑其上层。’无有 此理。诸比丘!如是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苦集圣谛未如实 现观,对苦灭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顺苦灭道圣谛末如实现观,而作苦之边际。’无 有此理。 四 诸比丘!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,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,对苦灭 圣谛如实现观,对顺苦灭道圣谛如实现观,而作正苦之边际。’有此道理。 五 诸比丘!譬如作如是言:‘我既作重阁堂之下层已,再建立其上层。’有此道 理。诸比丘!如是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,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, 对苦灭圣谛如实现观,对顺苦灭道圣谛如实现观,而作正苦之边际。’有此道理。 453 六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 励!此是‘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五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五六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0、三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a)。原本节号重复,订正之。 [四五] 第五 毛1 一 一时,世尊住毗舍城大林之重阁讲堂。 二 时,具寿阿难于晨朝时分,著下衣、持衣钵,入毗舍城乞食。 三 具寿阿难见众多之离车童子,于会堂作弓射,自远处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 箭相继不误。 四 见已,思念而言:‘实则,此等离车童子为巧,实则,此等离车童子为极巧, 所以能自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箭相继不误。’ 五 时,具寿阿难,步至毗舍离乞食,食后由乞食归,来诣世尊住处。诣已,礼敬 世尊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: 六 “大德!于此,我晨朝时分,著下衣、持衣钵,入毗舍离乞食。大德!我见众多 之离车童子,于会堂作弓射,由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箭相继不误。见已, 思念言曰:‘实则,此等离车童子为巧,实则,此等离车童子为极巧,所以能由远 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箭相继不误。’” 454 七 “阿难!于汝之意云何?自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箭相继不误。若将一根 毫毛,分为百分,由其一端贯穿另一端,当以何者为难作难成耶?” “大德!将一根毫毛分成百分,由其一端贯穿另一端,为更难作难成。” 八 “阿难!‘此是苦’,如实通达,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通达,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通 达,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如实通达者,是通达更难之通达。 九 是故阿难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励! 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四一(大正藏二、一0八b)。此经名参照品末之摄颂。 [四六] 第六 闇黑1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无盖、无底之闇黑,具如是大神力、大威力之日月光,亦不能及于 其中间。”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五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五八 三 如是说示已,有一比丘白世尊曰: “大德!大哉,闇黑。大德!甚大哉,闇黑。大德!可有其他比此闇黑更大、更 怖畏之闇黑者耶?” “比丘!比此闇黑更大、更怖畏之闇黑者,亦有。” “大德!其他比此闇黑更大、更怖畏之闇黑者,为何耶?” 四 “比丘!于诸沙门、婆罗门,‘此是苦’不如实了知,‘此是苦集’不如实了知, 455 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了知,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了知者,则乐著于生本诸行,乐 著于老本诸行,乐著于死本诸行,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。因乐著于生 本诸行,乐著于老本诸行,乐著于死本诸行,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, “故生本诸行增长,老本诸行增长,死本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增长。 由生本诸行增长,老本诸行增长,死本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增长, 而堕于生之闇黑,堕于老之闇黑,堕于死之闇黑,堕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闇黑, 而不得解脱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我云不得苦之解脱。 五 比丘!然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‘此 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则不乐著于生本诸行,不乐著于 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。因不乐著于 生本诸行,不乐著于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 本诸行,故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行不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 恼本诸行不增长。由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行不增长,愁、悲、 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不增长,而不堕于生之闇黑,不堕于老之闇黑,不堕于死之闇黑, 不堕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闇黑,而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解脱。吾 云得苦之解脱。 六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七(大正藏二、二一b) [四七] 第七 孔1(一)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五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六0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有人,将一有孔之轭,投于大海中。有一盲龟,游行海中,百年 上浮一次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彼百年上浮一次之盲龟,其头得入彼有一孔之轭 否?” “大德!或于某时亦可得然,但需经长时。” 456 四 “诸比丘!彼百年上浮一次之盲龟,其首入彼有一孔之轭,诸比丘!可速于愚者 一度至堕处,再得人身者。何以故耶? 五 诸比丘!于彼堕处,了无法行、平等行、善业、福业,诸比丘!彼等互啖、啖 弱者。何以故耶? 六 诸比丘!不见四圣谛故。何为四圣谛耶?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 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七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四二(大正藏二、一0八c)中部经典原典三、一六九页。汉译南傅大藏经 第十二页)。 [四八] 第八 孔1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此大地,悉是水2。于此有人,将一有孔之轭投下,东风拂之向 西,西风拂之向东,北风拂之向南,南风拂之向北。于此有一盲龟,游行海中,百 年上浮一次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彼盲龟百年浮起一次,其首得入彼有一孔之轭否?” 457 “大德!彼盲龟百年浮起一次,其首入彼有一孔之轭,实为难得3。” 四 “诸比丘!如是,得人身为难得。诸比丘!如是,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之出世 为难得。诸比丘!如是,如来所说法、律出现于世为难得。 五 诸比丘!如今,已得人身;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既出世;如来所说之法、律, 既现于世。 六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六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六二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2 “悉是水”,汉译北传相当于此,有大地悉成大海。 3 难得。adhicca是有缘而生,原注:若轭不腐、海水不干、龟不死者。 [四九] 第九 须弥1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有人,于须弥山王之上,放置大如豆粒之石砾七个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放置其上豆粒大之七砾石,与须弥山王,何者为多 耶?” “大德!须弥山王为多,放置其上豆粒大之七砾石为少。于须弥山王上所置之豆 粒大七砾石,乃不成算数、不成譬类、不成一分。” 458 四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,于见具足而现观者,已灭尽之苦为多、残者为少,于前 之已灭尽之苦蕴,不成算数、不成譬类、不成一分。此是极七返。彼对‘此是苦’, 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顺苦 灭道’,如实了知。 五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三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b)。 [五0] 第十 须弥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须弥山王灭尽,而唯独豆粒大之七石砾残存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须弥山之灭尽,与所残存之豆粒大之七砾石,何者 为多耶? 大德!须弥山之灭尽者为多,所残存豆粒大之七砾石为少。此于须弥山之灭尽 者,与所残存之豆粒大七砾石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 四 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,于见具足而现观者,则已灭尽之苦为多、所残存者为少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六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六四 459 ,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,不成算数、不成譬类、不成一分。此是极七返。彼对‘此 是苦’,如实知;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知;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知;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 如实知。 五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第五 深险品(终) 此中摄颂曰: 思惟与深险 热烦重阁堂 毛闇黑二孔 二节之须弥 第六 现观品1 [五一] 第一 爪尖2 ※ 二 时,世尊将少许之尘,置于爪端,告诸比丘曰: “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,其与大地土,何者为多耶?”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世尊爪端所置之尘为少,于大地相比,世尊爪端所置之少 许尘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三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,于见具足而现观者,则已灭尽之苦为多、所残存者为 460 少,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此是极七返。彼对‘此 是苦’,如实知;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知;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知;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 如实知。 四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六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六六 注1 本品十经,比较第八现观相应(汉译南传大藏经典)相应部二[一三] 2 杂阿含一六、三六(大正藏二、一一四a)。 [五二] 第二 湖池1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有湖池,长五十由旬、广五十由旬、深五十由旬,水盈满及岸。 有人用草之尖端将水掬汲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用草尖所掬之水与湖池之水,何者为多耶?” “大德!此湖池之水为多,草尖所掬之水为少,于湖池之水相比,用草尖所掬之 水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 四~五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四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c) [五三] 第三 合流1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于诸大河、恒河、耶符那、伊罗跋提、萨罗游、摩企之合流会合 处,有人掬汲二三滴之水。 461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所掬之二三滴水,与彼合流之水,何者为多耶?” “大德!合流之水为多,所掬之二三滴水为少,于合流之水相比,二三滴之掬水 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~五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五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c) [五四] 第四 合流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诸大河、恒河、耶符那、伊罗跋提、萨罗游、摩企之水灭尽,唯 残存二三滴水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灭尽之合流水,与彼二三滴残水,何者为多耶?” “大德!灭尽之合流之水为多,彼二三滴之残存水为少。于灭尽之合流水相比,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六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六八 二三滴之残存水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~五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 462 [五五] 第五 地1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有人,于大地上置七个大如枣核之土团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放置大地七个枣核大之土团,与此大地之土,何者 为多耶?”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放置之七个枣核大土团为少,于大地土相比,放置之七个 枣核大之土团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~五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五(大正藏二、一一四a)。 [五六] 第六 地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大地灭尽,唯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大地之灭尽,与所残存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,何者 为多耶?” “大德!大地之灭尽者为多,所残存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为少,于大地之灭尽相 比,所残存之七枣核大之土团,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~五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 463 [五七] 第七 海(一) ※ 诸比丘!譬如有人,于大海中汲掬二三滴水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彼二三滴汲掬之水与大海之水,何者为多耶?” “大德!大海之水为多,彼二三滴之掬水为少,于大海之水相比,二三滴之掬水 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~五 “诸比丘!如是,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 [五八] 第八 海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大海之水灭尽,唯残存二三滴之水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灭尽之大海水,与彼二三滴之残水,何者为多耶?”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六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七0 “大德!灭尽之大海水为多,彼二三滴之残水为少,于灭尽之大海水,彼二三滴 之残水,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~五 “诸比丘!如是、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 464 [五九] 第九 山喻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有人,于雪山王之上置放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置放之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,与雪山王相比,何者 为多耶?” “大德!雪山王为多,放置其上之七个芥子粒大石砾为少,于雪山王,放置其上 之七个芥子粒大石砾,为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~五 “诸比丘!如是,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 [六0] 第十 山喻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譬如雪山王灭尽,唯独残存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。 三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雪山王之灭尽与所残存七芥子粒大之石砾,何者为 多耶?” “大德!雪山王之灭尽为多,所残存之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为少,于雪山王之灭 尽,所残存七芥子粒大石砾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,于见具足,而已现观,则已灭尽之苦为多,所残存之 465 苦为少,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,为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此是极七返。 彼于‘此是苦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了知; 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如实了知。 五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第六 现观品(终) 此中摄颂曰: 爪顶与湖池 二节之合流 二地与二海 二节山之喻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七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七二 第七 生谷广说品1(一) [六一] 第一 余处2 ※ 二 时,世尊将少许之尘,置于爪端,告诸比丘曰: 三 “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,与大地土相比,何者为多 耶?” 466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为少,于大地土,世尊爪端所置之 少许尘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 “诸比丘!如是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再生他处之众生为多。何以故耶? 五 诸比丘!不观四圣谛故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乃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 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六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;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;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 注1 以下,品之名目从暹罗本。 2 以下至卷末皆是杂阿含一六、三六(大正藏二、一一四b)。 [六二] 第二 边地 ※ 二 时,世尊将少许之尘,置于爪端,告诸比丘曰: 三 “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与大地土相比,何者为多 耶?”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为少,于大地土,世尊爪端所置少 许尘,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四 “诸比丘!如是,再生于中国之众生为少,再生于边地、无知夷狄中之众生为多 ……乃至……” 467 [六三] 第三 慧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成就圣慧眼之众生为少,随无明愚痴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七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七四 [六四] 第四 酒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饮酒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饮酒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六五] 第五 水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陆生之众生为少,水生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六六] 第六 母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孝于母之众生为少,不孝于母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六七] 第七 父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孝于父之众生为少,不孝于父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468 [六八] 第八 沙门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尊重沙门之众生为少,不尊重沙门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六九] 第九 婆罗门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尊重婆罗门之众生为少,不尊重婆罗门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七0] 第十 尊重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尊重族姓中最胜者之众生为少,不尊重族姓中最胜者之众生为 多……乃至…… 第七 生谷广说品 (一) (终) 此中摄颂曰: 余处与边地 慧与酒与水 母父与沙门 婆罗门尊重 第八 生谷广说品(二) [七一] 第一 生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杀生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杀之众生为多。何以故耶……乃 至…… 469 [七二] 第二 不与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七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七六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不与取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不与取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七三] 第三 欲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欲邪行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欲邪行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七四] 第四 妄语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妄语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妄语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七五] 第五 离间语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离间语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离间语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七六] 第六 粗恶语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粗恶语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粗恶语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七七] 第七 杂秽语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杂秽语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杂秽语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470 [七八] 第八 种子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损坏草木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损坏草木之众生为多……乃 至…… [七九] 第九 非时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非时食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非时食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八0] 第十 薰香涂香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华鬘、薰香、涂香之所持、庄严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华鬘、 薰香、涂香、之所持、庄严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第八 生谷广说品 (二) (终) 此中摄颂曰: 生及不与欲 妄语离间语 粗恶杂秽语 种子与非时 薰香与涂香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七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七八 第九 生谷广说品(三) [八一] 第一 舞蹈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舞蹈、歌谣、音乐、观剧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舞蹈、歌谣 471 、音乐、观剧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八二] 第二 床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高床、大床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高床、大床之众生为多…… 乃至…… [八三] 第三 银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金银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金银收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 至…… [八四] 第四 谷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生谷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生谷收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 至…… [八五] 第五 肉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生肉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生肉收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 至…… [八六] 第六 童女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妇女童女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妇女童女收受之众生为 多……乃至…… 472 [八七] 第七 婢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奴婢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奴婢收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 至…… [八八] 第八 山羊、羊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收受山羊、羊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收受山羊、羊之众生为 多……乃至…… [八九] 第九 鸡、猪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收受鸡、猪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收受鸡、猪之众生为多…… 第十二 谛相应 三七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八0 乃至…… [九0] 第十 象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收受象、牛、马、骡马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收受象、牛、 马、骡马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第九 生谷广说品 (三) (终) 此中摄颂曰: 舞蹈与床银 谷肉与童女 婢与山羊羊 鸡猪以及象 473 第一0 生谷广说品(四) [九一] 第一 田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收受田地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收受田地之众生为多……乃 至…… [九二] 第二 买卖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买卖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买卖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九三] 第三 使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遣使与行使业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遣使与行使业之众生为 多……乃至…… [九四] 第四 伪秤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伪秤、伪货、伪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伪秤、伪货、伪斗 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九五] 第五 虚伪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远离贿赂、虚伪、骗诈、欺瞒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贿赂、虚伪、 骗诈、欺瞒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九六~一0一] 第六~十一 掠夺强盗1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八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八二 ※ 四 “诸比丘!如是,远离割截、杀、缚、埋伏、掠夺、强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 474 割截、杀、缚、埋伏、掠夺、强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诸比丘!乃不观四圣谛故。以同为四圣谛耶? 五 即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。 六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 注1 见原本省去六经,而举此一经,据会令误解品末之摄颂,今怕增麻烦,不敢改经号,但实 可数为一经。 [一0二] 第十二1 五趣(一) ※ 二 时,世尊将少许尘,置于爪端,告诸比丘曰: 三 “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与大地土相比,何者为多 耶?”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为少,于大地土,世尊爪端所置之 少许尘,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 ※ 四 “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地狱之 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” 注1 原本以下为第十一“五趣品,以暹罗分之,后者亦然”。 [一0三] 第十三 五趣(二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畜生之 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475 [一0四] 第十四 五趣(三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饿鬼趣 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一0五~一0七] 第十五~十七 五趣(四~六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地狱……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八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八四 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一0八~一一0] 第十八~二十 五趣(七~九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地狱…… 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一一一~一一三] 第二十~二十三 五趣(一0~一二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地狱…… 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 [一一四~一一六] 第二十四~第二十六 五趣(一三~一五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地狱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地狱死殁,再生于地 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476 [一一七~一一九] 第二十七~二十九 五趣(一六~一八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人、地狱死殁,再生于中之众生为少,由地狱死殁,再生于 地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一二0~一二二] 第三十~三十二 五趣(一九~三一)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畜生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畜生死殁,再生于地 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一二三~一二五] 第三十三~三十五 五趣(二二~二四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于天中之众生少,由畜生死殁,再生于地 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多……乃至…… [一二六~一二八] 第三十六~三十八 五趣(二五~二七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 于地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 [一二九] 第三十九 五趣(二八)。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于天中之众生为少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 于地狱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477 [一三0] 第四十 五趣(二九) ※ 四 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于天中之众生为少,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 为多……乃至……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八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相应部经典六 三八六 [一三一] 第四十一 五趣(三0) ※ 四 “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残,再生于天中之众生为少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 于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。何以故耶? 诸比丘!乃不观四圣谛故。何为四圣谛耶? 五 即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六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 七 世尊如是说示已,彼诸比丘喜悦,对世尊之所说欢喜。 生谷广说轮广说(终) 摄颂曰1: 田与买卖使 伪秤与虚伪 对掠夺强盗 远离者为少 不者有情多 及依于五趣 从而说此品 注1 此摄颂暹罗本没有。 第一二 谛相应(终) 478 道觉支念处 根与正勤力 神足阿那律 静虑入出息 预流以及谛 世尊所说示 大篇相应(终) 第十二 谛相应 三八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第十二 谛相应

414       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

              第一 定品

          [一] 第一 定1
    一  舍卫城。
    二  “诸比丘!定当修习!诸比丘!得定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以何为了知如实耶?
    三  此为苦,了知如实;此为苦集,了知如实;此为苦灭,了知如实;此为顺苦灭
    道,了知如实。
    四  诸比丘!于定当修习!诸比丘!得定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是故,诸比丘应以此
    为苦,勉励!以此为苦集,勉励!以此为苦灭,勉励!以此为顺苦灭之道,勉励!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三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a)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0一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0二
          [二] 第二 宴默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应精勤于宴默!诸比丘!宴默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以何为了知如实
    耶?
    三  此是苦,了知如实;此是苦集,了知如实;此是苦灭,了知如实;此是顺苦灭
    之道,了知如实。
415 四  诸比丘!应精勤于宴默!诸比丘!宴默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是故,诸比丘!以
    此是苦,应勉励!以此是苦集,应勉励!以此是苦灭,应勉励!以此是顺苦灭之道,
    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二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a)

          [三] 第三 善男子1(一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
    四  诸比丘!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以何为四圣
    谛耶?
    五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六  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……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……于现
    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之现观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
    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九(大正藏二、一0六a)。

          [四] 第四 善男子1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
416 三  诸比丘!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
    四  诸比丘!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
    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0三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0四
    五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六  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……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
    出家,如实现观者……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
    现观如实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
    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参照前经。

          [五] 第五 沙门婆罗门1(一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
    四  诸比丘!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
    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  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五  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……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
417 如实现等觉者……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
    觉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
    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六(大正藏二、一0五b)。

          [六] 第六 沙门婆罗门1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
    等觉所宣说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
    等觉所宣说。
    四  诸比丘!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
    等觉所宣说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0五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0六
      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五  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……于未来世,沙门、
    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……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
    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宣说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
    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七(大正藏二、一0五c)。

          [七] 第七 寻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勿寻思恶不善之寻。谓:欲寻、嗔寻,害寻。何以故耶?
    三  诸比丘!此等之寻不引义利,非初梵行,不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
418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
    四  诸比丘!汝等寻思时,‘此是苦’应寻思,‘此是苦集’应寻思,‘此是苦灭’应
    寻思,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寻思。何以故耶?
    五  诸比丘!此等之寻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
    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
    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、四(大正藏二、一0九b)。

          [八] 第八 思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勿思惟恶不善之思,谓:‘世间为常,世间为无常,世间为有边,世
    间为无边,命即身,命与身为异,如来死后为有,如来死后为无,如来死后亦有亦
    无,如来死后非有亦非无。’何以故耶?
    三  诸比丘!此等之思不引义利,不达初梵行,不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
    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
    四  诸比丘!汝等思惟时,以‘此是苦’应思惟!‘此是苦集’应思惟!‘此是苦
    灭’应思惟!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思惟!何以故耶?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0七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0八
    五  诸比丘!此等之思惟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
419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
    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(大正藏二、一0九a)。

          [九] 第九 诤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勿论诤论,谓:‘汝不知此法、律,我知此法、律,汝云何知此法、
    律耶?汝为邪行者,我为正行者;汝将应说为前者,说为后,将应说为后者,说为
    前;我言为相应,汝言为不相应;汝长时所思为所覆;汝为逃他论而立论;汝将堕
    负处,若能者,当应答。’何以故耶?
    三  诸比丘!此论不引义利,非成初梵行,不能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
   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
    四  诸比丘!汝等论时,以‘此是苦’应论,‘此是苦集’应论,‘此是苦灭’应论,
    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论。何以故耶?
    五  诸比丘!此论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
    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
    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六(大正藏二、一0九c)。

          [一0] 第十 论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勿论种种之畜生论、谓:王论、盗贼论、大臣论、军论、怖畏论、战
    争论、食论、饮论、衣服论、卧具论、华鬘论、香论、亲族论、车乘论、村里论、
420 聚落论、都城论、地方论、女人论、男人论、勇士论、街路论、池边论、亡灵论、种
    种论、世间谭、海谭,如是之有无论是。何以故耶?
    三  诸比丘!此论不引义利,不达初梵行,不能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
   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0九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0
    四  诸比丘!汝等论时,以‘此是苦也’应论,‘此是苦集’应论,‘此是苦灭’应
    论,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论。何以故耶?
    五  诸比丘!此论为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
    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以‘此是苦’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应勉励!‘此是苦
    灭’应勉励!‘此是顺苦灭之道’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五(大正藏二、一0九c)此经列举论之项目,是长部经典第一卷七页、一
        七八页,第三卷三六页、五四页,中部经典第一卷五一三页,第二卷一页、二三页、三0
        页,第三卷一一三页,增支部经典第五卷一二八页,律藏第一卷一一八页,第四卷一六四
        页等(皆指原典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 定品(终)
          此中摄颂曰:
            定以及宴默
            二之善男子
            沙门婆罗门
            寻与思诤论

              第二 转法轮品
          [一一] 第一 如来所说1(一)
    一  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园。
421 二  于此处,世尊言五比丘曰:
        “诸比丘!出家者不可亲近于二边。以何为二边耶?
    三  (一)于诸欲以爱欲贪著为事者,乃下劣、卑贱、凡夫之所行、非圣贤,乃无义相
    应。(二)以自之烦苦为事者,为苦,非圣贤,乃无义相应。诸比丘!如来舍此二边,
    以中道现等觉。此为资于眼生、智生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
    四  诸比丘!云何乃能如来于中道现等觉,资于眼生、智生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一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二
    涅槃耶?乃八支圣道是。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
    正定是。诸比丘!此乃如来所现等觉之中道,此乃资于眼生、智生、寂静、证智、
    等觉、涅槃。
    五  诸比丘!苦圣谛者,即是此,谓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愁悲忧恼苦、遇
    怨憎者苦、与所受者别离苦、所求不得苦,略说为五取蕴苦。
    六  诸比丘!苦集谛者,即是此,谓:后有起、喜贪俱行、随处欢喜之渴爱,谓:
    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是。
    七  诸比丘!苦灭圣谛者,即是此,谓:于此渴爱无余、离灭、弃舍、定弃、解脱
    而无执著。
422 八  诸比丘!顺苦灭道圣谛者,即是此,所谓八支圣道是。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
    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
    九  诸比丘!苦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
    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圣谛偏知……乃至……已偏知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
    生,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    一0  诸比丘!苦集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
    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对此苦集圣谛应断……乃至……已断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
    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    一一  诸比丘!苦灭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
    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对此苦灭圣谛应现证……乃至……已现证,于先前未闻之法,
    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    一二  诸比丘!顺苦灭道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
    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对此顺苦灭道圣谛应修习……乃至……已修习,于先前未
    闻之法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    一三  诸比丘!我于四圣谛以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尚未达悉皆清净时,诸
423 比丘!我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众生中,不被称之为无上正等觉
    之现等觉。
    一四  诸比丘!然而我于此四圣谛,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已达悉皆清净
    故,诸比丘!我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众生中,称之为无上正等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三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四
    觉之现等觉。
        又,我智生与见,我心解脱不动,此为我最后之生,再不受后有。
    一五  世尊如是说示已,五比丘欢喜、信受于世尊之所说。又说示此教时,具寿憍
    陈如生远尘离垢之法眼:“有集法者,悉皆有此灭法。”
    一六  世尊转如是法轮时,地居之诸天发声言曰:
        “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,转无上之法轮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、魔、
    梵或世间之任何者,皆不能覆。”
    一七  闻得地居诸天之声之四大天王诸天,发声言曰:
        “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,转无上之法轮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、魔、
    梵、或世间之任何者,皆不能覆。”
    一八  闻得四大天王诸天声之忉利诸天……焰摩诸天……兜率诸天……化乐诸天
    ……他化自在诸天……梵身诸天发声言曰:
424     “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,转无上之法轮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、
    魔、梵、或世间任何者,皆不能覆。”
    一九  如是于其刹那,其顷刻,其须臾之间,乃至止于梵世之声已达。又,此十千
    世界涌震动,示现于无量广大光明之世间,超越诸天之天威力。
    二0  时,世尊称赞而曰:
        “憍陈如悟矣,憍陈如悟矣!”
        自此即名具寿憍陈如,称为阿若憍陈如。

    注1 律藏大品一、六(原典一0页以下)。杂阿含一五、一五(大正藏二、一0三c)。转法轮
        经(大正藏二、五0三)、三转法轮经(大正藏二、五0四),四分律三二(大正藏二二、
        七八八)、五分律一五(大正藏二二、一0四),法蕴足论六(大正藏二六、四七九b)等。
        其他亦有梵本。

          [一二] 第二 如来所说1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苦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
    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圣谛偏知……乃至……已偏知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五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六
    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    三  诸比丘!苦集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
    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集圣谛断除……乃至……已断,于先前未闻之法,
    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    四  诸比丘!苦灭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
425 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灭圣谛现证……乃至……已现证,于先前未闻之法,
    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    五  诸比丘!顺苦灭道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
    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顺苦灭道圣谛修习……乃至……已修习,于先
    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”

    注1 参照前经。

          [一三] 第三 蕴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
    道圣谛是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云何为苦圣谛耶?谓五取蕴是,谓:色取蕴、受取蕴、想取蕴、行取
    蕴、识取蕴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圣谛。
    四  诸比丘!云何为苦集圣谛耶?后有起而喜贪俱行、随处欢喜之渴爱,谓:欲爱、
    有爱、无有爱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集圣谛。
    五  诸比丘!云何为苦灭圣谛耶?将此渴爱无余离灭、弃舍、定弃、解脱,是无执
    著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灭圣谛。
    六  诸比丘!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?八支圣道是,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
    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。
426 七  诸比丘!此为四圣谛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
    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四(大正藏二、一0五a)。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七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八
          [一四] 第四 处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
    道圣谛是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云何为苦圣谛耶?谓:六入处是。以何为六入处耶?眼处、耳处、鼻
    处、舌处、身处、意处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圣谛。
    四  诸比丘!云何为苦集圣谛耶?后有起而喜贪俱行,是随处欢喜之渴爱、谓:欲
    爱、有爱、无有爱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集圣谛。
    五  诸比丘!云何为苦灭圣谛耶?将此渴爱无余离灭、弃舍、定弃、解脱,是无执
    著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灭圣谛。
    六  诸比丘!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?八支圣道是,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
    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。
    七  诸比丘!此为四圣谛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
    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参照前经。

          [一五] 第五 受持1(一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曾受持否?”
    三  如是言已,有一比丘,白世尊曰:
427     “大德!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以受持。”
        “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云何受持耶?”
    四  “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--苦,我予受持。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
    --苦集,我予受持。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三圣谛--苦灭,我予受持。大德!世
    尊所说之第四圣谛--顺苦灭道,我予受持。大德!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
    予受持。”
    五  “善哉!善哉!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比丘!苦为我所说之第一
    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苦集为我所说之第二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苦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九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0
    灭为我所说之第三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顺苦灭道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,如
    是对此受持。
    六  比丘!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应受持。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
    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0(大正藏二、一一0b)。

          [一六] 第六 受持1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曾受持否?”
    三  如是言已,有一比丘,白世尊曰:
        “大德!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以受持。
        “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云何受持耶?”
428 四  “大德!苦为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,我予受持。大德!若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
    ‘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一苦圣谛,我舍此第一苦圣谛,立他之第一苦圣谛。’
    无有此理。
    五~六  大德!苦集为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,我予受持……苦灭为世尊所说之第三
    圣谛,我予受持。
    七  大德!顺苦灭道为世尊所说之第四圣谛,我予受持。大德!若有沙门、婆罗门
    如是言:‘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
    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。’无有此理。
    八  大德!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”
    九  “善哉、善哉!比丘!善哉!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比丘!苦为
    我所说之第一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若有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‘沙门瞿昙
    之所说,乃非第一苦圣谛,我舍此第一苦圣谛,而立他之第一苦圣谛。’无有此理。
    比丘!苦集……乃至……苦灭……乃至……顺苦灭道,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,如是
429 对此受持。比丘!若有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‘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四顺苦灭
    道圣谛,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。’无有此理。
    一0  比丘!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。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一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二
    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二(大正藏二、一一0c)。

          [一七] 第七 无明
 ※ 二  时,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
    三 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,白世尊曰:
        “大德!所谓无明、无明者。大德!云何为无明耶?云何为随无明耶?”
    四  “比丘!苦之无智,苦集之无智,苦灭之无智,顺苦灭道之无智,此名为无明;
    如是者为随无明。
    五  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
    苦灭道,应勉励!”
          [一八] 第八 明
 ※ 二  时,有一比丘诣世尊住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
    三 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,白世尊曰:
        “大德!所谓明、明者。大德!云何为明耶?云何为随明耶?”
430 四  “比丘!苦之智,苦集之智,苦灭之智,顺苦灭道之智,此名之明;如是者为随
    明。
    五  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
    苦灭道,应勉励!”
          [一九] 第九 辩
 ※ 二  “诸比丘!‘此是苦圣谛’,为我所立。此中之谓‘此是苦圣谛’者,含有无量
    之字、无量之文、无量之辩。
    三  ……‘此是苦集圣谛’……
    四  ……‘此是苦灭圣谛’……
    五  诸比丘!‘此是顺苦灭道圣谛,’为我所立。此中之谓:‘此是顺苦灭道圣谛’
    者,含有无量之字、无量之文、无量之辩。
    六  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三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四
    苦灭道,应勉励!”
          [二0] 第十 如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有四种之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以何为四耶?
    三  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
    四  ‘此是苦集。’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
431 五  ‘此是苦灭。’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
    六  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
    七  诸比丘!此四者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
    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经一六、一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0b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 转法轮品(终)
          此中摄颂曰:
            二之如来说
            蕴节与处节
            二节之受持
            无明明辩如

              第三 拘利村品
          [二一] 第一 跋耆1(一)
    一  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跋耆国拘利村。
    二  于此处,世尊告诸比丘曰:
        “诸比丘!因对四圣谛不了悟、不通达,如是,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。以何
    为四圣谛耶?
    三  诸比丘!因对苦圣谛不了悟、不通达,如是,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。因对
432 苦集圣谛……乃至……对苦灭圣谛……乃至……因对顺苦灭道圣谛,不了悟、不通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五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六
    达,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。
    四  诸比丘!如今,对苦圣谛了悟、通达,对苦集圣谛了悟、通达,对苦灭圣谛了
    悟、通达,对顺苦灭道圣谛了悟、通达,则断有爱、尽有索、更不受后有。”
    五  世尊如是说。善逝如是说已,师更如是说:
          因对四圣谛
          不能如实观
          则久受生处
          轮回所及者
          对此等圣谛
          观于此等者
          于灭则有索
          乃至苦根断
          更不受后有。

    注1 长部经典(原典二、九0页),律藏大品(原典二三0页),杂阿含一五、三九(大正藏二、
        一0八a),其他长部经典(原典二、一二二页)。

          [二二] 第二 跋耆1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若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。’不能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
    不能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能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能如实了知,
    诸比丘!彼沙门、婆罗门,为沙门中之沙门、婆罗门中之婆罗门,我不予认许。又,
    彼具寿对沙门之义、婆罗门之义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者,为无有。
    三  诸比丘!若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
    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,诸比丘!彼沙门、
    婆罗门,为沙门中之沙门、婆罗门中之婆罗门,我予认许。又,彼具寿对沙门之义
433 、婆罗门之义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。”
    四  世尊如是说。善逝如是说已,师更如是说:
          苦苦生无残2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七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八
          偏苦应须灭
          应达苦灭处
          不知道者人
          则无心解脱
          无慧之解脱
          不得苦际尽
          受是生与老
          苦苦生无残
          偏苦应须灭
          应达苦灭处
          知道者之人
          则对心解脱
          乃至慧解脱
          具足尽苦际
          不受生与老。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八(大正藏二、一0五c)。
      2 此偈与经集第七二四~七二七同。

          [二三] 第三 正等觉者1
    一~二  舍卫城。
       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三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圣谛是。
        诸比丘!此为四圣谛。
    四  诸比丘!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故,名为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。
    五  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
    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九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0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八(大正藏二、一0七c)。

          [二四] 第四 阿罗汉1
    一  舍卫城。
    二  “诸比丘!过去世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
434 三  诸比丘!未来世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
    四  诸比丘!现在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以
    何为四圣谛耶?
    五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六  诸比丘!过去世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……应现等觉为……现等觉
    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
    七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前经参照。

          [二五] 第五 漏尽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我于知见者说漏尽,并非于不知见者。诸比丘!何为知见者之漏尽
    耶?
    三  诸比丘!知见‘此是苦’,为漏尽;知见‘此是苦集’,为漏尽;知见‘此是苦
    灭’,为漏尽;知见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为漏尽。
    四  诸比丘!如是知见为漏尽。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
    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

    注1 杂阿含经一五、二0(大正藏二、一0四b)。

          [二六] 第六 友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汝等若有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、思念之朋友、亲戚、血族,诸比丘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一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二
435 !汝等对彼等应将四圣谛之如实现观,劝导使习住。何为四圣谛耶?
    三  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圣谛也。
    四  诸比丘!汝等若有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、思念之朋友、亲戚、血族者,诸比丘!
    汝等对彼等应将此四圣谛之如实现观,劝导使习住。
    五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三0、七(大正藏二、二一四b)。

          [二七] 第七 如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三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
    四  诸比丘!此四圣谛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,是故名为圣谛。
    五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0b)。

          [二八] 第八 世间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三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四  诸比丘!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、众生中,如来为圣。是故
    名之为圣谛。
    五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436       [二九] 第九1 应偏知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三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三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四
    四  诸比丘!此四圣谛中,有应偏知之圣谛、有应断之圣谛、有应现证之圣谛、有
    应修习之圣谛。
        诸比丘!何为应偏知之圣谛耶?
    五  诸比丘!苦圣谛应偏知,苦集圣谛应断,苦灭圣谛应现证,顺苦灭道圣谛应修
    习。
    六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a)

          [三0] 第十 伽梵婆提
    一  一时,众多之长者比丘,住于支提国萨罕奢尼卡。
    二  其时,众多之长老比丘,食后由乞食归,于讲堂集会聚坐,作如是之谈话:‘友
    等!见苦者,亦见苦集、亦见苦灭、亦见顺苦灭道耶?’
    三  作如是言,具寿伽梵婆提对长老比丘曰:
        “友等!我自世尊处,曾亲闻、亲受:
437 四  ‘诸比丘!见苦者,亦见苦集、亦见苦灭、亦见顺苦灭道。见苦集者,亦见苦、
    亦见苦灭、亦见顺苦灭道。见苦灭者,亦见苦、亦见苦集、亦见顺苦灭道。见顺苦
    灭道者,亦见苦、亦见苦集、亦见苦灭。’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 拘利村品(终)
          此中摄颂曰:
            二节之跋耆
            及正等觉者
            阿罗汉漏尽
            友与如世间
            乃至应偏知
            及伽梵婆提。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五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六

              第四 申恕林品
          [三一] 第一 申恕1
    一  一时,世尊住拘睒弥国申恕林。
    二  时,世尊手持少许之申恕叶,告诸比丘曰:
        “诸比丘!汝等于意云何?我手中所持之少许申恕叶,与在申恕林上所有者,何
    者为多耶?”
438     “大德!世尊手中所持之申恕叶为少,申恕林上所有为多。”
    三  “诸比丘!如是,我证知而对汝等不说之处为多,所说之处为少。
    四  诸比丘!以何之故,我不说耶?诸比丘!此不相应于义利,非达初梵行,不能
    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我不说。
    五  诸比丘!我以何说之耶?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说之;于‘此是苦集’说之,
    于‘此是苦灭’说之;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说之。
    六  诸比丘!以何之故,我说之耶?诸比丘!此于义利相应,达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
    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我为说。
    七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
    勉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四0(大正藏二、一0八a)。

          [三二] 第二 佉提罗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;对苦集圣谛,不能如实
    现观;对苦灭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;对顺苦灭道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,作正苦之
    边际。’无有此理。
    三  诸比丘!若作如是言:‘我以佉提罗叶、婆罗叶、阿摩勒叶,作器,将水以多
439 罗叶持之行。’无有此理。诸比丘!如是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谛,不能如实现
    观;对苦集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;对苦灭圣谛,不能如实现观;对顺苦灭道圣谛,
    不能如实现观,作正苦之边际。’无有此理。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七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八
    四  诸比丘!又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,如实现观;对苦集圣谛,如实现观;
    对苦灭圣谛,如实现观;对顺苦灭圣谛,如实现观,作正苦之边际。’为有此理。
    五  诸比丘!譬如,若作如是言:‘我以钵头摩叶、婆罗叶、摩楼迦叶,作器,将
    水以多罗叶持之而行。’为有此理。诸比丘!如是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,
    如实现观;对苦集圣谛,如实现观;对苦灭圣谛,如实现观;对顺苦灭道圣谛,如
    实现观,作正苦之边际。’为有此理。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三(大正藏二、一0七a)。

          [三三] 第三 杖1
   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将杖掷向空中,则或由头堕、或由中堕、或由尾堕。诸比丘!如
    是有无明盖、有爱结之众生,流转轮回,或由此世往他世、或由他世来此世。何以
    故耶?诸比丘!乃不见四圣谛故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三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440 四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。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
    灭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五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b)。

          [三四] 第四 衣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若衣、若头燃,应作何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若衣、若头燃,为扑息衣或头,应起增上之志欲,精进、勉励、势猛、
    不退、正念、正知。”
    三  “诸比丘![可]舍置燃衣或头而不作意,[然]对尚未如实现观之四圣谛,为
    现观,应起增上之志欲,精进、勉励、势猛、不退、正念、正知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四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五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九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0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六(大正藏二、一0七b)。

          [三五] 第五 百枪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有男子,有寿百岁、命百岁,有人对彼曰:‘男子!汝于晨时分,
    以枪冲刺百次;日中时分,以枪冲刺百次;日夕时分,以枪冲刺百次。男子!
441 汝每日被枪冲刺三百次,保有寿百岁、命百岁。百岁之后,对尚未现观之四圣谛,
    予现证。’诸比丘!知义趣之善男子,应善受之。何以故耶?
    三  诸比丘!轮回自无始有之,为枪所冲、为剑所冲、为斧所冲,不知其前际。诸
    比丘!虽如是者,诸比丘!我非说有苦有忧四圣谛之现观。诸比丘!我说有乐有喜
    四圣谛之现观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四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五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七(大正藏二、一0七c)。

          [三六] 第六 生类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有男子,将此阎浮提中之草木枝叶,截集于一处,集之一处作成
    串,大海中之大生类贯成大串,大海中之中生类贯成中位之串,大海中之小生类贯
    成小串。诸比丘!然大海中粗大生类尚未摄者有之,若此阎浮提中之草木枝叶虽尽
    摄之,诸比丘!大海中仍有更多之小生类,不易贯串。何以故耶?
442 三  诸比丘!其自体微小故。诸比丘!如是众生界之恶趣为大。诸比丘!由如是大
    恶趣解脱之人,为见具足,于‘此是苦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了知;
    于‘此是苦灭’;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如实了知。
    四  是故,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
    灭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一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二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二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b)。

          [三七] 第七 日喻1(一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日轮上升时,前驱之前相,为有明相。诸比丘!如是对四圣谛、如实
    现观时,前驱之前相为正见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有正见之比丘,于‘此是苦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了
    知;于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如实了知,是为可期。
      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0(大正藏二、一0六b)。

          [三八] 第八 日喻1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若日月尚未出于世间,则大光明、大光耀尚未现,以致闇黑、闇冥而
    昼夜不分,不分月成半月、不分时节岁数。
    三  诸比丘!日月出时,则大光明、大光耀现,无闇黑、无闇冥,分昼夜,分月、
443 半月、分时节岁数。
    四  诸比丘!如是者,若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尚未出,则大光明、大光耀犹不现,
    闇黑、闇冥而无四圣谛之教说,亦不说示、施设、建立、开演、分别、显了。
    五  诸比丘!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出时,则大光明、大光耀现,无闇黑、无闇冥,
    有四圣谛之教说,则有施设、建立、开演、分别、显了。以何为四耶?
    六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七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一(大正藏二、一0六c)。

          [三九] 第九 因陀罗柱1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三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四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不如实
    了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了知。观他沙门、
    婆罗门之面云:‘此尊者,是知而知、见而见者耶?’
    三  诸比丘!譬如棉、棉花之轻而受风吹时,置于平坦地面上,东风来则吹拂向西
444 、西风来则吹拂向东、北风来则吹拂向南、南风来则吹拂向北。何以故耶?诸比丘!
    绵花轻之故。
    四  诸比丘!如是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不如实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不如
    实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知。观他沙门、婆罗
    门之面云:‘此尊者为知而知、见而见者耶?’何以故耶?诸比丘!未观四圣谛故。
    五  诸比丘!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
    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。不观他沙门、婆罗门之
    面云:‘此尊者为知而知、见而见者耶?’[不观他面、不随他语。]
    六  诸比丘!譬如铁柱、因陀罗柱之根深善埋而不动不摇。若从东方大风雨来,亦
    不震、不动、不摇,若从西方大风雨来,亦不震、不动、不摇,若从北方大风雨来,
    亦不震、不动、不摇,若从南方大风雨来,亦不震、不动、不摇。何以故耶?诸比
    丘!根深之因陀罗柱善埋故。
    七  诸比丘!如是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
    了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。不观他沙门、婆
    罗门之面云:‘此尊者为知而知、见而见者耶?’何以故?诸比丘!善观四圣谛故。
    以何为四圣谛耶?
445 八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九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四(大正藏二、一0七a)。

          [四0] 第十 论师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若比丘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五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六
    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若从东方有沙门、婆罗门来,
    欲议论、求议论,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,无有此理。若从西方……若从北方……
    若从南方有沙门、婆罗门来,欲议论求议论,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,无有此理。
    三  诸比丘!譬如有长十六肘之石柱,由根往下八肘,由根向上八肘。若从东方大
    风雨来,亦不震、不动、不摇,若从西方……若从北……若从南方大风雨来,亦不
    震、不动、不摇。何以故耶?诸比丘!根深而石柱被善埋故。
    四  诸比丘!如是,若比丘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于
446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若从东方有沙门、婆罗
    门来,欲议论、求议论,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,无有此理。若从西方……若从
    北方……若从南方有沙门、婆罗门来,欲议论、求议论,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,
    无有此理。何以故耶?诸比丘!善观四圣谛故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
    八 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九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五(大正藏二、一0七b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 申恕林品(终)
          此中摄颂曰:
            申恕佉提罗
            杖与衣百枪
            生类二日喻
            因罗柱论师

              第五 深险品
          [四一] 第一 思惟1
    一  一时,世尊住竹林迦兰陀园。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七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八
    二  于此处,世尊告诸比丘曰:
447     “诸比丘!往昔,有一男子,以‘应于世间作思惟’,而往须摩竭陀池。来至须
    摩竭陀池之岸边坐,进入世间思惟。
    三  诸比丘!彼男子于须摩竭陀池之岸,见四部军之入藕根。见已,思念:‘我发
    狂矣,我狂乱矣,我见世间之所无者。’
    四  诸比丘!时,彼男子走入都城,告大众曰:‘诸大德!我发狂矣,诸大德!我
    狂乱矣,我见世间之所无者。’
        ‘男子!汝云何发狂耶?云何狂乱耶?汝见世间所无者耶?’
    五  ‘诸大德!于此,我出王舍城,以‘应于世间作思惟’,而往须摩竭陀池。来至
    须摩竭陀池之岸边坐下,入于世间作思惟。诸大德!我于须摩竭陀池之岸,见四部
    军之入藕根。诸大德!如是,我发狂,如是,我狂乱,我见世间之所无者。’
        ‘男子!汝实发狂矣,实为狂乱,汝之所见为世间所无者。’
    六  诸比丘!然则,彼男子为见真实,非非实。诸比丘!往昔,天与阿修罗酣战。
448 诸比丘!于彼战役,诸天胜,阿修罗败。阿修罗因败而惧,怖畏2诸天由藕根入阿
    修罗宫。
    七  是故诸比丘!勿于世间思惟,曰:‘世间为常、世间为无常、世间为有边、世
    间为无边、命即是身、命与身为异、如来死后为有、如来死后为无、如来死后为亦
    有亦无、如来死后为亦非有亦非无。’何以故耶?
    八  诸比丘!此思惟与义不相应,不达初梵行,不资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
    智、等觉、涅槃。
    九  诸比丘!汝等思惟时,于‘此是苦’应思惟,于‘此是苦集’应思惟,于‘此
    是苦灭’应思惟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应思惟。何以故耶?
    一0  诸比丘!此思惟与义相应,为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
    等觉、涅槃。
    一一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
    灭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应勉励!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(大正藏二、一0八c)。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九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0
      2 “怖畏”,从原本之读法。异本有mohayamana原注由此译为“欺诸天之心。”

          [四二] 第二 深险1
    一  一时,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。
    二  时,世尊告诸比丘曰:
        “诸比丘!往辩才峰2,行昼日坐。”
    彼诸比丘应诺世尊曰:
        “唯唯,大德!”
449 三  时,世尊与众多比丘俱往辩才峰。有一比丘,于辩才峰见大深险。见已,白世
    尊曰:
        “大德!大哉!此深险。大德!深险可怖畏。大德!可有比此深险更大、更怖畏
    之深险耶?”
        “比丘!亦有比此深险更大、更怖畏之深险者。”
        “大德!比此深险更大、更怖畏之深险为何耶?”
    四  “比丘!于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不如实
    了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了知者,则于生本
    之诸行乐著,老本之诸行乐著,死本之诸行乐著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之诸行乐
    著。因乐著于生本诸行,乐著于老本诸行,乐著于死本诸行,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
    忧、恼本之诸行,则生本之诸行增长,老本之诸行增长,死本之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
    苦、忧、恼本之诸行增长。因生本之诸行增长,老本之诸行增长,死本之诸行增长,
    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之诸行增长,则堕于生之深险,堕于老之深险,堕于死之深
450 险,堕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深险,不得解脱生,老,死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
    吾云不得苦之解脱。
    五  比丘!然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
    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则不乐著于生本之诸
    行,不乐著于老本之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之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
    之诸行。因不乐著于生本诸行,不乐著于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
    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,故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行不增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一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二
    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不增长。是以不堕生之深险,不堕老之深险,不堕
    死之深险,不堕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深险,而解脱生,老,死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
    恼。吾云得苦之解脱。
    六  是故,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
    勉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五(大正藏二、一一一a)。
      2 “辩才峰”原注言似于山之一大岩石。非固有名词,我取其字义之试译。

          [四三] 第三 热烦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有名大热之地狱。于彼处,眼所见之色,唯见非可爱相、不见可爱
451 相,唯见非可乐相、不见可乐相,唯见非可意相、不见可意相。耳所闻之声……鼻
    所嗅之香……舌所味之味……身所触之所触……意所知之法,唯知非可爱相、不知
    可爱相,唯知非可乐相、不知可乐相,唯知非可意相、不知可意相。”
    三  如是说示已。有一比丘白世尊曰:
        “大德!大哉!此热烦。大德!甚大哉!此热烦。大德!可有比此热烦更大、更
    怖畏之热烦耶?”
        “比丘!亦有比此热烦更大、更怖畏之热烦。”
        “大德!比此热烦更大、更怖畏之热烦为何耶?”
    四  “比丘!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不如实了
    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了知者,于生本诸行
    乐著,于老本诸行乐著,于死本诸行乐著,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乐著。因
    乐著于生本诸行,乐著于老本诸行,乐著于死本诸行,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
    本诸行,则生本诸行增长,老本诸行增长,死本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
    诸行增长。由生本诸行增长,则老本诸行增长,死本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
    恼本诸行增长,故燃起生之热烦,燃起老之热烦,燃起死之热烦,燃起愁、悲、苦、
    忧、恼之热烦,而不得解脱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吾云不得苦之解脱。
    五  比丘!然而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三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四
    知,于‘此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则不乐著于生本
    诸行,不乐著于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
    行。因不乐著于生本诸行,不乐著于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
    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,故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行不增长,
    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不增长。由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
    行不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不增长,是以生之热烦不燃,老之热烦不燃,
    死之热烦不燃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热烦不燃,而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
452 忧、恼,得解脱。吾云得苦之解脱。
    六 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
    励!此是‘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六(大正藏二、一一一b)

          [四四] 第四 重阁堂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苦集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
    苦灭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顺苦灭道圣谛未如实现观,而作正苦之边际。’无有此理。
    三  诸比丘!譬如作如是言:‘我尚未作重阁堂之下层,即欲建筑其上层。’无有
    此理。诸比丘!如是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苦集圣谛未如实
    现观,对苦灭圣谛未如实现观,对顺苦灭道圣谛末如实现观,而作苦之边际。’无
    有此理。
    四  诸比丘!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,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,对苦灭
    圣谛如实现观,对顺苦灭道圣谛如实现观,而作正苦之边际。’有此道理。
    五  诸比丘!譬如作如是言:‘我既作重阁堂之下层已,再建立其上层。’有此道
    理。诸比丘!如是,若作如是言:‘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,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,
    对苦灭圣谛如实现观,对顺苦灭道圣谛如实现观,而作正苦之边际。’有此道理。
453 六 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
    励!此是‘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五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六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0、三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a)。原本节号重复,订正之。

          [四五] 第五 毛1
    一  一时,世尊住毗舍城大林之重阁讲堂。
    二  时,具寿阿难于晨朝时分,著下衣、持衣钵,入毗舍城乞食。
    三  具寿阿难见众多之离车童子,于会堂作弓射,自远处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
    箭相继不误。
    四  见已,思念而言:‘实则,此等离车童子为巧,实则,此等离车童子为极巧,
    所以能自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箭相继不误。’
    五  时,具寿阿难,步至毗舍离乞食,食后由乞食归,来诣世尊住处。诣已,礼敬
    世尊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:
    六  “大德!于此,我晨朝时分,著下衣、持衣钵,入毗舍离乞食。大德!我见众多
    之离车童子,于会堂作弓射,由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箭相继不误。见已,
    思念言曰:‘实则,此等离车童子为巧,实则,此等离车童子为极巧,所以能由远
    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箭相继不误。’”
454 七  “阿难!于汝之意云何?自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,而箭箭相继不误。若将一根
    毫毛,分为百分,由其一端贯穿另一端,当以何者为难作难成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将一根毫毛分成百分,由其一端贯穿另一端,为更难作难成。”
    八  “阿难!‘此是苦’,如实通达,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通达,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通
    达,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如实通达者,是通达更难之通达。
    九  是故阿难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励!
    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四一(大正藏二、一0八b)。此经名参照品末之摄颂。

          [四六] 第六 闇黑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有无盖、无底之闇黑,具如是大神力、大威力之日月光,亦不能及于
    其中间。”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七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八
    三  如是说示已,有一比丘白世尊曰:
        “大德!大哉,闇黑。大德!甚大哉,闇黑。大德!可有其他比此闇黑更大、更
    怖畏之闇黑者耶?”
        “比丘!比此闇黑更大、更怖畏之闇黑者,亦有。”
        “大德!其他比此闇黑更大、更怖畏之闇黑者,为何耶?”
    四  “比丘!于诸沙门、婆罗门,‘此是苦’不如实了知,‘此是苦集’不如实了知,
455 ‘此是苦灭’不如实了知,‘此是顺苦灭道’不如实了知者,则乐著于生本诸行,乐
    著于老本诸行,乐著于死本诸行,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。因乐著于生
    本诸行,乐著于老本诸行,乐著于死本诸行,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,
    “故生本诸行增长,老本诸行增长,死本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增长。
    由生本诸行增长,老本诸行增长,死本诸行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增长,
    而堕于生之闇黑,堕于老之闇黑,堕于死之闇黑,堕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闇黑,
    而不得解脱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我云不得苦之解脱。
    五  比丘!然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‘此是苦’如实了知,‘此是苦集’如实了知,‘此
    是苦灭’如实了知,‘此是顺苦灭道’如实了知者,则不乐著于生本诸行,不乐著于
    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本诸行。因不乐著于
    生本诸行,不乐著于老本诸行,不乐著于死本诸行,不乐著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
    本诸行,故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行不增长,愁、悲、苦、忧、
    恼本诸行不增长。由生本诸行不增长,老本诸行不增长,死本诸行不增长,愁、悲、
    苦、忧、恼本诸行不增长,而不堕于生之闇黑,不堕于老之闇黑,不堕于死之闇黑,
    不堕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闇黑,而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解脱。吾
    云得苦之解脱。
    六 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
   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七(大正藏二、二一b)

          [四七] 第七 孔1(一)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九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0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有人,将一有孔之轭,投于大海中。有一盲龟,游行海中,百年
    上浮一次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彼百年上浮一次之盲龟,其头得入彼有一孔之轭
    否?”
        “大德!或于某时亦可得然,但需经长时。”
456 四  “诸比丘!彼百年上浮一次之盲龟,其首入彼有一孔之轭,诸比丘!可速于愚者
    一度至堕处,再得人身者。何以故耶?
    五  诸比丘!于彼堕处,了无法行、平等行、善业、福业,诸比丘!彼等互啖、啖
    弱者。何以故耶?
    六  诸比丘!不见四圣谛故。何为四圣谛耶?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
    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七 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
   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五、四二(大正藏二、一0八c)中部经典原典三、一六九页。汉译南傅大藏经
        第十二页)。

          [四八] 第八 孔1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此大地,悉是水2。于此有人,将一有孔之轭投下,东风拂之向
    西,西风拂之向东,北风拂之向南,南风拂之向北。于此有一盲龟,游行海中,百
    年上浮一次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彼盲龟百年浮起一次,其首得入彼有一孔之轭否?”
457     “大德!彼盲龟百年浮起一次,其首入彼有一孔之轭,实为难得3。”
    四  “诸比丘!如是,得人身为难得。诸比丘!如是,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之出世
    为难得。诸比丘!如是,如来所说法、律出现于世为难得。
    五  诸比丘!如今,已得人身;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既出世;如来所说之法、律,
    既现于世。
    六 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一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二
   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参照前经。
      2 “悉是水”,汉译北传相当于此,有大地悉成大海。
      3 难得。adhicca是有缘而生,原注:若轭不腐、海水不干、龟不死者。

          [四九] 第九 须弥1(一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有人,于须弥山王之上,放置大如豆粒之石砾七个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放置其上豆粒大之七砾石,与须弥山王,何者为多
    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须弥山王为多,放置其上豆粒大之七砾石为少。于须弥山王上所置之豆
    粒大七砾石,乃不成算数、不成譬类、不成一分。”
458 四 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,于见具足而现观者,已灭尽之苦为多、残者为少,于前
    之已灭尽之苦蕴,不成算数、不成譬类、不成一分。此是极七返。彼对‘此是苦’,
    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顺苦
    灭道’,如实了知。
    五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三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b)。

          [五0] 第十 须弥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须弥山王灭尽,而唯独豆粒大之七石砾残存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须弥山之灭尽,与所残存之豆粒大之七砾石,何者
    为多耶?
        大德!须弥山之灭尽者为多,所残存豆粒大之七砾石为少。此于须弥山之灭尽
    者,与所残存之豆粒大七砾石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
    四  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,于见具足而现观者,则已灭尽之苦为多、所残存者为少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三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四
459 ,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,不成算数、不成譬类、不成一分。此是极七返。彼对‘此
    是苦’,如实知;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知;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知;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
    如实知。
    五 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
   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 深险品(终)
          此中摄颂曰:
            思惟与深险
            热烦重阁堂
            毛闇黑二孔
            二节之须弥

              第六 现观品1
          [五一] 第一 爪尖2
 ※ 二  时,世尊将少许之尘,置于爪端,告诸比丘曰:
        “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,其与大地土,何者为多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世尊爪端所置之尘为少,于大地相比,世尊爪端所置之少
    许尘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三 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,于见具足而现观者,则已灭尽之苦为多、所残存者为
460 少,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此是极七返。彼对‘此
    是苦’,如实知;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知;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知;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
    如实知。
    四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五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六
    注1 本品十经,比较第八现观相应(汉译南传大藏经典)相应部二[一三]
      2 杂阿含一六、三六(大正藏二、一一四a)。

          [五二] 第二 湖池1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有湖池,长五十由旬、广五十由旬、深五十由旬,水盈满及岸。
    有人用草之尖端将水掬汲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用草尖所掬之水与湖池之水,何者为多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此湖池之水为多,草尖所掬之水为少,于湖池之水相比,用草尖所掬之
    水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
    四~五 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四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c)

          [五三] 第三 合流1(一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于诸大河、恒河、耶符那、伊罗跋提、萨罗游、摩企之合流会合
    处,有人掬汲二三滴之水。
461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所掬之二三滴水,与彼合流之水,何者为多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合流之水为多,所掬之二三滴水为少,于合流之水相比,二三滴之掬水
    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~五 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五(大正藏二、一一三c)

          [五四] 第四 合流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诸大河、恒河、耶符那、伊罗跋提、萨罗游、摩企之水灭尽,唯
    残存二三滴水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灭尽之合流水,与彼二三滴残水,何者为多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灭尽之合流之水为多,彼二三滴之残存水为少。于灭尽之合流水相比,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七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八
    二三滴之残存水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~五 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
462       [五五] 第五 地1(一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有人,于大地上置七个大如枣核之土团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放置大地七个枣核大之土团,与此大地之土,何者
    为多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放置之七个枣核大土团为少,于大地土相比,放置之七个
    枣核大之土团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~五 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

   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五(大正藏二、一一四a)。

          [五六] 第六 地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大地灭尽,唯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大地之灭尽,与所残存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,何者
    为多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大地之灭尽者为多,所残存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为少,于大地之灭尽相
    比,所残存之七枣核大之土团,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~五 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
463       [五七] 第七 海(一)
 ※ 诸比丘!譬如有人,于大海中汲掬二三滴水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彼二三滴汲掬之水与大海之水,何者为多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大海之水为多,彼二三滴之掬水为少,于大海之水相比,二三滴之掬水
    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~五  “诸比丘!如是,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
          [五八] 第八 海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大海之水灭尽,唯残存二三滴之水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灭尽之大海水,与彼二三滴之残水,何者为多耶?”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九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0
        “大德!灭尽之大海水为多,彼二三滴之残水为少,于灭尽之大海水,彼二三滴
    之残水,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~五  “诸比丘!如是、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
464       [五九] 第九 山喻(一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有人,于雪山王之上置放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置放之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,与雪山王相比,何者
    为多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雪山王为多,放置其上之七个芥子粒大石砾为少,于雪山王,放置其上
    之七个芥子粒大石砾,为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~五  “诸比丘!如是,圣弟子……乃至……应勉励!”
          [六0] 第十 山喻(二)
 ※ 二  “诸比丘!譬如雪山王灭尽,唯独残存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。
    三  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雪山王之灭尽与所残存七芥子粒大之石砾,何者为
    多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雪山王之灭尽为多,所残存之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为少,于雪山王之灭
    尽,所残存七芥子粒大石砾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  “诸比丘!如是圣弟子,于见具足,而已现观,则已灭尽之苦为多,所残存之
465 苦为少,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,为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此是极七返。
    彼于‘此是苦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集’,如实了知;于‘此是苦灭’,如实了知;
    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如实了知。
    五 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
   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 现观品(终)
          此中摄颂曰:
            爪顶与湖池
            二节之合流
            二地与二海
            二节山之喻
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一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二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第七 生谷广说品1(一)
          [六一] 第一 余处2
 ※ 二  时,世尊将少许之尘,置于爪端,告诸比丘曰:
    三  “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,与大地土相比,何者为多
    耶?”
466    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为少,于大地土,世尊爪端所置之
    少许尘,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  “诸比丘!如是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再生他处之众生为多。何以故耶?
    五  诸比丘!不观四圣谛故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乃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
    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六  是故诸比丘!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;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;‘此是苦灭’,应勉
    励!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

    注1 以下,品之名目从暹罗本。
      2 以下至卷末皆是杂阿含一六、三六(大正藏二、一一四b)。

        [六二] 第二 边地
 ※ 二  时,世尊将少许之尘,置于爪端,告诸比丘曰:
    三  “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与大地土相比,何者为多
    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为少,于大地土,世尊爪端所置少
    许尘,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   四  “诸比丘!如是,再生于中国之众生为少,再生于边地、无知夷狄中之众生为多
    ……乃至……”
467       [六三] 第三 慧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成就圣慧眼之众生为少,随无明愚痴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三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四
          [六四] 第四 酒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饮酒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饮酒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六五] 第五 水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陆生之众生为少,水生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六六] 第六 母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孝于母之众生为少,不孝于母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六七] 第七 父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孝于父之众生为少,不孝于父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468       [六八] 第八 沙门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尊重沙门之众生为少,不尊重沙门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六九] 第九 婆罗门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尊重婆罗门之众生为少,不尊重婆罗门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七0] 第十 尊重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尊重族姓中最胜者之众生为少,不尊重族姓中最胜者之众生为
    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 生谷广说品 (一) (终)
          此中摄颂曰:
            余处与边地
            慧与酒与水
            母父与沙门
            婆罗门尊重

              第八 生谷广说品(二)
          [七一] 第一 生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杀生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杀之众生为多。何以故耶……乃
    至……
469       [七二] 第二 不与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五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六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不与取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不与取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七三] 第三 欲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欲邪行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欲邪行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七四] 第四 妄语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妄语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妄语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七五] 第五 离间语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离间语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离间语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七六] 第六 粗恶语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粗恶语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粗恶语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七七] 第七 杂秽语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杂秽语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杂秽语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470       [七八] 第八 种子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损坏草木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损坏草木之众生为多……乃
    至……
          [七九] 第九 非时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非时食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非时食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八0] 第十 薰香涂香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华鬘、薰香、涂香之所持、庄严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华鬘、
    薰香、涂香、之所持、庄严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 生谷广说品 (二) (终)
          此中摄颂曰:
            生及不与欲
            妄语离间语
            粗恶杂秽语
            种子与非时
            薰香与涂香
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七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八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第九 生谷广说品(三)
          [八一] 第一 舞蹈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舞蹈、歌谣、音乐、观剧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舞蹈、歌谣
471 、音乐、观剧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八二] 第二 床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高床、大床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高床、大床之众生为多……
    乃至……
          [八三] 第三 银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金银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金银收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
    至……
          [八四] 第四 谷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生谷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生谷收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
    至……
          [八五] 第五 肉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生肉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生肉收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
    至……
          [八六] 第六 童女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妇女童女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妇女童女收受之众生为
    多……乃至……
472       [八七] 第七 婢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奴婢收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奴婢收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
    至……
          [八八] 第八 山羊、羊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收受山羊、羊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收受山羊、羊之众生为
    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八九] 第九 鸡、猪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收受鸡、猪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收受鸡、猪之众生为多……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九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0
    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九0] 第十 象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收受象、牛、马、骡马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收受象、牛、
    马、骡马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九 生谷广说品 (三) (终)
          此中摄颂曰:
            舞蹈与床银
            谷肉与童女
            婢与山羊羊
            鸡猪以及象

473           第一0 生谷广说品(四)
          [九一] 第一 田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收受田地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收受田地之众生为多……乃
    至……
          [九二] 第二 买卖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买卖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买卖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九三] 第三 使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遣使与行使业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遣使与行使业之众生为
    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九四] 第四 伪秤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伪秤、伪货、伪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伪秤、伪货、伪斗
    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九五] 第五 虚伪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远离贿赂、虚伪、骗诈、欺瞒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贿赂、虚伪、
    骗诈、欺瞒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九六~一0一] 第六~十一 掠夺强盗1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一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二
 ※ 四  “诸比丘!如是,远离割截、杀、缚、埋伏、掠夺、强盗之众生为少,不远离
474 割截、杀、缚、埋伏、掠夺、强盗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诸比丘!乃不观四圣谛故。以同为四圣谛耶?
    五  即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。
    六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

    注1 见原本省去六经,而举此一经,据会令误解品末之摄颂,今怕增麻烦,不敢改经号,但实
        可数为一经。

          [一0二] 第十二1 五趣(一)
 ※ 二  时,世尊将少许尘,置于爪端,告诸比丘曰:
    三  “诸比丘!于汝等之意云何?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与大地土相比,何者为多
    耶?”
        “大德!大地土为多,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为少,于大地土,世尊爪端所置之
    少许尘,乃非成算数、非成譬类、非成一分。”
 ※ 四  “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地狱之
    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”

    注1 原本以下为第十一“五趣品,以暹罗分之,后者亦然”。

          [一0三] 第十三 五趣(二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畜生之
    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475       [一0四] 第十四 五趣(三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饿鬼趣
    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一0五~一0七] 第十五~十七 五趣(四~六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地狱……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三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四
    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一0八~一一0] 第十八~二十 五趣(七~九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地狱……
    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一一一~一一三] 第二十~二十三 五趣(一0~一二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人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人死殁,再生于地狱……
    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
          [一一四~一一六] 第二十四~第二十六 五趣(一三~一五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地狱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地狱死殁,再生于地
    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476       [一一七~一一九] 第二十七~二十九 五趣(一六~一八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人、地狱死殁,再生于中之众生为少,由地狱死殁,再生于
    地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一二0~一二二] 第三十~三十二 五趣(一九~三一)
   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畜生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畜生死殁,再生于地
    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一二三~一二五] 第三十三~三十五 五趣(二二~二四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于天中之众生少,由畜生死殁,再生于地
    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  [一二六~一二八] 第三十六~三十八 五趣(二五~二七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
    于地狱……再生于畜生……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
          [一二九] 第三十九 五趣(二八)。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于天中之众生为少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
    于地狱之众生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477       [一三0] 第四十 五趣(二九)
 ※ 四  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于天中之众生为少,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
    为多……乃至……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五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相应部经典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六
          [一三一] 第四十一 五趣(三0)
 ※ 四  “诸比丘!如是,由饿鬼趣死残,再生于天中之众生为少,由饿鬼趣死殁,再生
    于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。何以故耶?
        诸比丘!乃不观四圣谛故。何为四圣谛耶?
    五  即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
    六  是故诸比丘!于‘此是苦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集’,应勉励!于‘此是苦灭’,
    应勉励!于‘此是顺苦灭道’,应勉励!”
    七  世尊如是说示已,彼诸比丘喜悦,对世尊之所说欢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谷广说轮广说(终)
          摄颂曰1:
            田与买卖使
            伪秤与虚伪
            对掠夺强盗
            远离者为少
            不者有情多
            及依于五趣
            从而说此品

    注1 此摄颂暹罗本没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二 谛相应(终)
478         道觉支念处
            根与正勤力
            神足阿那律
            静虑入出息
            预流以及谛
            世尊所说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篇相应(终)
        第十二 谛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七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